日历上盛夏已经过去,但秋老虎依旧酷暑难耐。
紫禁城的乐志斋中,摆放了数个冰盆,才让人稍微gan觉到些凉shuang。
即便如此,坐久了也gan觉shen上黏糊糊的。
若不是召见臣zi,朱允熥哪guan什么规矩,直接穿了无袖的单衣。可此刻群臣觐见,君王仪表断不能有半dian失礼。
不但是他,面前的群臣们也都是穿着厚厚的官袍,朝靴还带着官帽,许多人的鬓角已经惹chu了shui渍。
今日朱允熥召见群臣,正是为了江浙之地赋税赋税一事。中枢阁臣之中,吏bu尚书凌汉,hubu尚书傅友文,侍郎魏安仁。还有特意召ru京师的苏州知府ma京,浙江布政使张善等人。
“王八耻,给各位ai卿上冰镇酸梅汤,凉茶来!”朱允熥坐在宝座上,笑着开kou,“今日叫你们来,是说说江南赋税的事!”说着,从御案上chouchu一本奏折,“年初的时候,翰林院有位叫郑庸,籍贯是苏州的编修上了折zi,痛陈国朝弊政,说苏州的赋税太重!”
说着,展开奏折念叨,“苏州府之赋税,仅粮便两百八十万石,比浙江布政司一个行省还多chu一百万石,百姓士绅苦不堪言。”
其实不单是苏州的赋税重,苏松嘉湖四府的赋税都很重。这几个地方,纺织业发达,经济繁荣,富商遍地。
从洪武元年开始,屡次对这些地方jin行加税。不但是加税,而且还动辄籍没实士绅田产,充ru官田。
有一种说法是老爷zi暗恨苏州等地的百姓怀念张士诚,所以才加以重税。毕竟,当年天xia大乱的时候,张士诚每年在苏州等地的粮税,也不过一百万石。而大明一来,就多了这么多。
一开始朱允熥对这个说法,也是有几分认同的。但随着chu1理政务的能力越发提gao,视野不断提升,发现这个说法也有些过于谬论。
若大明未建国,课以重税还说得过去。但都是大明的百姓zi民,老爷zi又希望天xia休养生息,如何能对这几个地方百姓的负担,视而不见呢?
苏州知府ma京起shen,躬shen说dao,“回殿xia,其实苏州粮税之所以重,乃是因为官官田太多。如今苏州府田地之中,官田占了六成,共计六万一千多顷田地。”
六万多顷,一年两熟的鱼米之乡,每年的产chu的粮shi是个天文数字。所谓官田,就是官家的田。前朝大宋大元的官田,战乱时的无主之地,从敌人手中抢过来的田地,建国之后抄没那些罪人的土地,等等。
“富豪众多的昆山,官田有八成,常州嘉定太仓都超过七成!官田每亩七斗定额税!”苏州知府ma京是陕西人,洪武十五年的jin士,为官堪称清廉勤勉。
也正因为他不是江浙士人,所以才能在苏州这样的天xia大府担任主官,虽无太守之名,但有太守之权。也正是因为他不是江南chushen,所以会略微公允,不会偏袒徇私当地的势力。
“官田的税gao了,民田的自然也就gao了!”ma京继续说dao,“看似有些重了,臣却不以为然。苏州府作坊林立,每年产chu的棉布丝绸供不应求,百姓半工半农日zi也远比其他地方要qiang!”
听了这番话,朱允熥笑笑,“你这话前半段孤还颇为赞许,但最后一句,孤还是有些不大满意!”说着,笑dao,“不能因为人家钱多,就多收税呀!也不能因为百姓日zi好,就对重税视而不见呀!”